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为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;缓解临床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;改善长期预后,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。慢性心力衰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,包括一般治疗、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。
一般治疗
1.生活方式管理
- 病人教育:医生会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准确的有关疾病知识和管理的指导,内容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、平稳的情绪、适当的诱因规避、规范的药物服用、合理的随访计划等。
- 体重管理:医生会进行日常体重监测。
- 饮食管理:医生会建议减少钠盐摄入。
2.休息与活动
- 对于急性期或病情不稳定者,医生会建议卧床休息。
- 对于病情稳定者,医生会建议适量运动,在不诱发症状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有氧运动。
3.病因治疗
- 控制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危险因素,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。
- 消除诱因,如有呼吸道感染,应积极抗感染治疗。
药物治疗
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的用法用量。
1.利尿剂
- 是改善症状的基石,是唯一能够控制体液潴留的药物,但不能作为单一治疗。
- 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和明显体液潴留时应用。
- 包括袢利尿剂、噻嗪类利尿剂、保钾利尿剂、AVP受体拮抗剂等。
2.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系统抑制剂
- 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(ACEI)、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(ARB)、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、醛固酮受体拮抗剂、肾素抑制剂。
- 从小剂量增至目标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。
3.β受体拮抗剂
- 长期应用能减轻症状、改善预后、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。
- 包括选择性βu003Csubu003E1u003C/subu003E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、比索洛尔与非选择性肾上腺素能αu003Csubu003E1u003C/subu003E、βu003Csubu003E1u003C/subu003E和βu003Csubu003E2u003C/subu003E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等。
- 突然停用β受体拮抗剂可致临床症状恶化。
4.正性肌力药
- 洋地黄类药物:可显著减轻轻中度患者临床症状,改善生活质量,提高运动耐量,减少住院率,但对生存率无明显改变。
-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:包括β受体兴奋剂、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,短期应用可改善症状。
- 过度或长期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将增加死亡率。
其他治疗
1.心脏再同步化治疗:可改善心力衰竭症状、运动耐量,提高生活质量,减少住院率并明显降低死亡率。
2.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:可用于部分患者的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。
3.左心室辅助装置:适用于严重心脏事件后或准备行心脏移植术患者的短期过渡治疗。
4.心脏移植: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最终治疗方法,但因其供体来源及排斥反应而难以广泛开展。